第十一章:模型參數的實驗測定 核心摘要

本章的核心精神在於**「化被動為主動」——當缺乏關鍵的模型輸入參數,如污染物發生率 (G)** 與換氣率 (Q) 時,我們能主動透過實驗設計來獲取數據。本章展示了兩種實用的方法:

  1. 測試艙法:用以測定粉塵等污染物的逸散率 (G)。
  2. 示蹤氣體衰退法:用以計算空間的實際換氣率 (Q)。

綜合案例應用與評估

將一個高粉塵逸散的投料作業,置於一個通風不良的大型廠房情境中,以評估對遠場工作者的風險。

1. 實驗取得之關鍵參數

  • 粉塵逸散率 (G):透過測試艙實驗,測得平均逸散率為:G=1,800minmg​
  • 房間換氣率 (Q):透過示蹤氣體衰退法,測得廠房的自然換氣率為:Q≈45.3minm3​

2. 暴露濃度計算

採用均勻混合模型,並考慮作業的間歇性(每日暴露120分鐘),計算出8小時日時量平均濃度 (TWA-8):

TWA-8=(G/Q​×暴露時間)​/480 分鐘=(1,800/45.3​×120)/480 ​≈ 9.9m3mg​

3. 風險評估與結論

評估結果顯示,預估的 9.9 mg/m3 濃度雖低於總粉塵基準,卻顯著超過了對健康危害更大的可呼吸性粉塵職業暴露基準 (OSHA PEL: 5 mg/m3; ACGIH TLV: 3 mg/m3)。

IH MOD 模擬

此結果表明,即使在遠離污染源處,不良的通風也會導致細小粉塵累積,對全體員工構成潛在的健康風險。

基於此數據,專業建議應立即採取行動:優先從源頭安裝局部排氣通風 (LEV) 進行工程控制,並輔以個人空氣採樣驗證與過渡期的個人防護具使用。

prepared by Peter Ho. 114.08.17